在修建浙江海塘过程中,永固性鱼鳞大石塘工程是主体工程。此外,有的地方情况特殊,沙散无法稳固排桩,就只好先修筑柴塘,以后情况变化再改建石塘。此外,为了保护石塘,在石塘外面还要添建坦水,在石塘上面则要栽种柳树,以便通过盘结的树根,使石塘加固。浙江海塘工程的修建,既反映了清前期水利技术的提高,也反映了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。[19]
畿辅水利的开发,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清前期水利技术的水平。畿辅即北京周边地区。清前期畿辅水利主要是指永定河流域的治理开发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海河和滦河流域发生大水灾,造成了很重的灾情。雍正皇帝决心整治畿辅地区的水利。他派人勘查海河与滦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情况,对大小河流的流路进行探察,然后制订了疏排蓄泄的计划,其中就包括对永定河的治理。在这次畿辅地区的水利工程中,建闸开渠、开辟水田占有重要地位。结果,许多沼泽洼地都变成了水田,总面积约有六十余万亩。畿辅地区由此而大面积种植水稻,北京城市就近得到了稻米的供应。北京西郊玉泉山一带生产的“京西稻”,在全国都享有盛誉。[20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