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也是“风流一代”啊! “我在苏联人民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表情,西方都是些巨婴脸” “等你家那也被俄国干的话,再来表达感想吧。” 精彩的是,这位流亡诗人limonov,虽然深知苏俄的邪恶,品尝过自由的滋味。却比老来缅怀沙俄的同行索尔仁尼琴更甚,出生乌克兰哈尔科夫的他,在21世纪直接成了煽动青年暴力的极端民族主义者。这个疯子的天性就是要摧毁一切。 主竞赛迄今最佳,前面还正儿八经《盛夏》,后面就疯癫但有控制的《彼得罗夫的流感》。 虽然技法表达各方面都很好,但我喜欢不起来。一是因为不懂不喜诗歌,二是完全不能接受用英语对白讲述故事,这还是俄国导演啊。当然,也许现在本土找不出这样疏离又矛盾的演员吧。
影片由基里尔·谢列布连尼科夫(《彼得罗夫的流感》《盛夏》)执导,帕维乌·帕夫利科夫斯基(《修女艾达》《冷战》)编剧,根据法国作家埃马努埃莱·卡雷尔撰写,描绘俄罗斯激进诗人、持不同政见者爱德华·利莫诺夫的传记小说改编。小说有着这样一段描述,“激进苏联诗人的骇人冒险:一个纽约的流浪汉、一个引起法兰西轰动的人、一个俄罗斯的政治人物”。
利莫诺夫个人生活极富传奇色彩,在曼哈顿他是富豪的管家,在巴黎他是作家,在俄罗斯他则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政党领袖。影片对白语言会根据拍摄地俄罗斯、纽约、巴黎的变换而对应转变。
精彩到他每一个眼神,每一根头发,每一个步态,诠释了什么叫用灵魂在演戏,影帝和金棕榈,对我来说都值得